提起它的作用,就不得不说机械腕表的运转机制了,机械表之所以可以持续运转,是因为发条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发条的上弦方式包括手动上弦跟自动上弦,自动上弦只需要手臂的足够摆动就可以驱动自动摆陀旋转并为腕表上链,省去常常需要手动上链的麻烦。
而我们常常看到机械腕表后面的这个扇形金属块——自动摆陀,就是通过中轴的重力旋转,带动下方的棘爪,将动能通过齿轮传输给发条盒,逐步旋紧发条。
这样就可以持续不断的给我们的爱表带去动能啦~
而说起自动摆陀的渊源,那可就多了去了,长话短说,今天小爵就快速为大家科普一下吧!
怀表
早期的自动摆陀在18世纪就已经用在怀表里了,但是大家都知道那会儿的怀表不是装在口袋里就是放桌子上,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动摆陀的功能,上链效果自然就不是很好了,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而首先将自动摆陀上链系统放入腕表里的是1931年的劳力士(Rolex),此种装置劳力士称其为“恒动摆陀”(Perpetual Rotor),为现代机械自动腕表打下基础。
劳力士于1931年研发了全球首创的专利自动上链机制——恒动摆陀
劳力士于1931年研发了全球首创的专利自动上链机制——恒动摆陀
最早期的摆陀材质大多为钢或铜,这是为了让它更具重量,因为自动摆陀靠重力运转,它的重量成为提升上链效率的主要因素,当时也有采用黄金或铂金等贵金属,但成本太高,而现在的摆陀大都采用钨合金。
同样,可能会有人疑惑了?自动摆陀可以为发条上链,但是对于每天都佩戴腕表的人士来说,一直佩戴难道不会因为过度上链,让发条产生问题吗?
放心,聪明的制表师也已经想到这个问题了,为了防止自动摆陀过度上链导致发条断裂,机芯大都设计有满链保护装置,在上满链后让发条打滑,停止继续上链。所以有这方便担心的朋友可以放心佩戴爱表啦!
不得不说,自动摆陀真是一项神奇的发明,因为带棘爪旋转,没有固定的转向,而无论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它都可以为发条上链,这项功能也称为双向上链,比起单向上链,效率高出了不止一点点~
不过对于不了解机械表但一直佩戴机械表的朋友们,小爵还是要提醒:机械腕表虽然是自动上链,但当腕表完全停走后再次佩戴时,不要大力摇晃腕表让摆陀旋转,还是可以先为其手动上链,待发条具有一定动力后再佩戴。
万国大型飞行员年历腕表小王子特别版,纯金自动上链摆陀被打造成小王子站在迷你星球上的模样
作为机械表里最常见了零件之一,摆陀几乎占了机芯一半的位置,所以各家制表商也会在上面发挥无尽的想象力,以最大能力为大家展示机械计时的魅力。摆陀的形状不一定是扇形(半月形),它也可以是圆形,或做成各式造型,只要确保摆陀的外缘较靠近轴心的部分来得重,在地心引力作用下能够顺畅旋转。
怎么样,看完以后是不是对这块“小铁片”有了更深的了解了?留言告诉小爵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