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用電成本和續航力,是準車主們最關心的問題。本文直擊核心,解答您關於「一度電跑幾公里?」、「如何理解電耗?」的疑問。一般電動車每度電(1 kWh)可跑 5 至 10 公里。影響因素包括車輛本身、駕駛習慣、環境因素。電耗通常以 kWh/100km 表示,數值越低越省電。例如,15 kWh/100km 表示每 100 公里耗電 15 度,即一度電可跑 6.67 公里。理解 kWh (度電) 和 Wh/km (每公里耗電瓦時) 這兩個單位,是掌握電耗關鍵。
電動車耗電量計算
電動車「一度電」能跑多遠?耗電量解構
如何理解電動車的電耗?
電動車耗電量常見單位與換算
消委會報告 香港電動車平均耗電量參考
香港主流電動車型號耗電量參考 (Wh/km 或 kWh/100km)
影響電動車耗電量的關鍵因素詳解
對於電動車的實際「用電」問題都可能會充滿疑問。最核心的兩個問題便是:「電動車一度電跑幾公里?」以及「電動車每度電幾錢?」這些問題直接關係到日常用車的便利性、經濟效益,甚至影響購車決策。
電動車「一度電」能跑多遠?耗電量解構
一度電能讓電動車跑多遠,這個數字並非固定,而是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一般而言,電動車的能源效率通常在每度電能行駛 5 公里至 10 公里之間。 較高效能的新一代車型,甚至可能達到每度電 10 公里以上。
影響電動車「一度電」能跑多遠的因素包括:
車輛本身因素:
車型和重量: 小型、輕量化的車輛通常比大型、重型的車輛更省電。
風阻係數: 空氣動力學設計越好的車輛,風阻越低,耗電量越少。
電機效率: 電機將電能轉換為動能的效率越高,耗電量越低。
電池容量: 雖然電池容量影響的是總續航里程,但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可能更輕,間接影響電耗。
輪胎寬度: 輪胎越窄,摩擦力越小,理論上越省電。
駕駛習慣:
駕駛速度: 車速越快,空氣阻力越大,耗電量會顯著增加。
急加速/急煞車: 頻繁的急加速和急煞車會消耗更多電能,因為再生制動回收的能量有限。
行駛路況: 頻繁啟停的市區路況通常比高速公路更耗電。
環境因素:
氣溫: 極端低溫或高溫都會影響電池性能和續航里程。在寒冷天氣下,電池效率會降低,同時需要額外電力為電池和車廂加熱。在炎熱天氣下,空調和電池冷卻也會消耗電力。
路面坡度: 上坡需要更多能量,下坡則可通過再生制動回收部分能量。
如何理解電動車的電耗?
電動車的電耗通常以 每百公里消耗多少度電 (kWh/100km) 來表示。這個數字越小,代表車輛越省電。例如,如果一輛電動車的電耗是 15 kWh/100km,那麼它跑 100 公里需要 15 度電。反過來計算,一度電就能跑 100公里/15度電=6.67公里/度電。
電動車的能耗,兩個核心單位要理解:kWh (kilowatt hour) 和 Wh/km (watt hour per km)。
kWh,即「千瓦時」,俗稱「一度電」,是衡量電能的標準單位。它表示功率為1千瓦(kW)的電器連續運行1小時所消耗的電量。在電動車領域,電池的容量通常以kWh來表示,例如Tesla Model 3 Long Range的電池容量為75kWh,這意味著它能儲存75度電 。
Wh/km,即「瓦時每公里」,是衡量電動車能耗效率的關鍵指標。它表示電動車每行駛一公里所消耗的電量。這個數值越低,代表車輛的能效越高,也就是說,它越省電。例如,Tesla Model 3 SR+/LR的平均耗電量約為150 Wh/km 。清晰理解這兩個單位及其之間的關係,是準確計算電動車實際運行成本和續航能力的基礎。
以下表格呈現了電動車耗電量常見單位及其換算關係,幫助大家快速掌握核心概念:
電動車耗電量常見單位與換算
單位
說明
換算關係
kW
功率單位 (千瓦)
1kW = 1000W
kWh
電能單位 (度電)
1 kWh = 1 kW × 1 h
Wh/km
每公里耗電量
Wh/km = W × h / km
kWh/100km
每百公里耗電量
1 kWh/100km = 10 Wh/km
消委會報告 香港電動車平均耗電量參考
根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選擇》月刊第579期發布的資料 ,對15款小型至大型家庭電動汽車的測試結果顯示,其平均耗電量約為20kWh/100公里。這意味著,平均而言,電動車每消耗1度電(1kWh),大約可以行駛5公里 。香港多個資訊來源也印證了這一點,例如有資料指出香港最常見的電動私家車每公里耗電量為0.2千瓦小時 ,這同樣換算為1kWh可跑5公里。中電的資料也提到,1度電(1 kWh)可以行到約5-6公里 。
以下表格列出了香港常見電動車型號的平均耗電量,這些數據可作為車主評估自身車輛表現或潛在買家選擇車型的重要參考
香港主流電動車型號耗電量參考 (Wh/km 或 kWh/100km)
車型
平均耗電量 (Wh/km)
備註
香港電動私家車平均值
200 (或 20 kWh/100km)
根據消委會及多方資料
Tesla Model 3 SR+ / LR
150
Tesla Model 3 LR / P
200
Tesla Model S
225
Tesla Model X
275
BYD ATTO 3 Advanced
~125
BYD ATTO 3 Superior
~126
BYD DOLPHIN Dynamic SR
~110
BYD DOLPHIN Extended Range
~123
BMW THE i4
158-187
(kWh/100km,即158-187 Wh/km)
影響電動車耗電量的關鍵因素詳解
電動車的實際續航里程受到多種複雜因素的綜合影響,這導致官方公布的續航數據與實際駕駛體驗之間可能存在差異。例如,有Tesla車主實際電耗達到217Wh/km,遠高於某些理想情況下的數據,導致實際行駛里程無法達到官方標準 。這種差異性會直接影響消費者對電動車續航力的預期,因此了解這些影響因素至關重要。
Tesla充電慳錢方式
1. 車輛本身因素 儘管電池容量、車重、風阻係數等車輛本身的物理屬性是消費者不可控的因素 ,但它們對能耗有直接影響。雖然電池容量越大通常意味著續航里程越長,但更大的電池組也意味著更重的車身,這會反過來增加車輛的能耗 。因此,電池的能量密度(單位體積或重量內儲存的電量)也是衡量電池好壞的重要因素 。車輛越重,軸承和輪胎需要承受的負荷就越大,滾動阻力也越大,加速過程中需要消耗更多能量,進而影響續航。有研究表明,電動車每減少100公斤重量,續航里程可提升10-11% 。因此,卸下不使用的車頂架或車尾架,減少不必要的載重,都能有效降低能耗 。風阻係數指的是車輛行駛時克服空氣阻力的大小。研究顯示,汽車以6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時,高達60%的動力是用來克服空氣阻力 。因此,風阻越低,車輛受到的阻力就越小,電量損耗也會相對更低。許多現代電動車採用隱藏式門把手、封閉式前臉和優化輪轂設計,都是為了有效降低風阻 。使用非原廠配件,特別是尺寸較大或設計不佳的輪圈和輪胎,以及車頂架等外部配件,都可能增加車輛的行駛阻力,進而增加耗電量 。
2. 駕駛習慣 電動車的實際耗電量與駕駛者的習慣息息相關,正如俗語所說「每人渣法唔同,有人好溫柔,有人地板油」 。急加速和急減速會顯著增加能量消耗。特別是高速行駛,會大幅提升耗電量,因為車輛從速度或動能產生的電能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這意味著速度提高一倍,耗電量可能增加四倍 。相反,平穩的加速和減速,並有效利用動能回收系統(再生制動),能將減速時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回充電池,從而顯著節省電能 。許多電動車,如Tesla,都配備「能量」應用程式,可以監察耗電量並提供個人化用電建議,幫助車主優化駕駛習慣 。
3. 環境因素 環境溫度對電池性能影響巨大。寒冷天氣會降低電池活性,導致放電能力下降,進而縮短續航里程 。雖然研究指出低溫影響更大 ,但香港的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潮濕 。高溫同樣會加速電池衰減 。在炎熱或寒冷天氣中,車輛的恆溫控制系統會消耗更多電能來維持車廂溫度,尤其在短途旅程中,這種影響會更加明顯 。在極端低溫下,電動車甚至會額外使用電能來加熱電池,以確保其正常運作 。因此,在香港炎熱的夏季,盡可能將車輛停放在陰涼處或室內停車場,並利用車輛的預約恆溫控制功能在充電時預先調節車廂溫度,都能有效減少行駛時的電能消耗 。惡劣天氣條件,如下雨、下雪(香港較少見)和逆風,都會增加車輛行駛時的空氣阻力或輪胎阻力,從而導致耗電量增加 。行駛路況也影響能耗。多行駛高速公路通常比頻繁塞車的市區路段更省電 。此外,上坡駕駛會顯著增加能量消耗,而下坡則可通過動能回收部分補償 。
4. 充電習慣對電池壽命及實際續航的影響 為了延長電動車電池的壽命和維持其效能,良好的充電習慣至關重要。建議盡量避免電池電量長時間低於20%,也應避免長時間處於100%滿電狀態。將電量維持在20%至80%之間是較理想的做法,這有助於減緩電池衰減 。雖然快速充電能顯著縮短充電時間,但高電流充電可能會導致電池過熱,加速電池內部化學反應,從而加速電池衰減 。因此,應盡量將快充作為長途旅程中的應急或中繼站補充電量,而非日常主要的充電方式。日常充電應以慢充或中充為主,快充慢充相結合是更健康的充電習慣 。儘管日常建議20-80%,但資料也提到定期對電池進行一次完全放電,然後再完全充電,有利於「活化」電池 。這可能是一個需要平衡的建議,即日常淺循環,定期深循環。
儘管電池容量、車重、風阻係數等車輛本身的物理屬性是消費者不可控的因素 ,但駕駛習慣(如平穩加速、善用動能回收)和充電習慣(如避免頻繁快充、維持20%-80%電量)卻是車主可以主動優化和改變的。這些「可控」因素對電動車的實際能耗和電池壽命有著直接且顯著的影響。這賦予了電動車車主在降低運營成本和延長電池壽命方面的主動權。通過養成良好的駕駛和充電習慣,車主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電動車的經濟效益和性能穩定性。因此,車主應著重實踐這些實用且可操作的建議,以積極影響電動車的「錢包表現」,提升用車體驗。
【熱門報道】
Schneider 推出 Charge Pro 電動車充電器 提升香港家用充電安全與效能
電動車加牌費 將按 kW 作分級 即睇 Tesla、BMW、BYD 新牌費
買電動車還是汽油車?兩者價格、養車成本、保養、開支、雜費比較哪樣適合你?
香港電動車推薦2025|逾20電動車一換一推介 價錢最平10幾萬Tesla/BYD/MG/BMW/Benz
2025國產電動車|平價車攻港15萬起入手全新車 Wuling/BYD/MG附規格售價